常识(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txtpdf查看全部>>

人气402
点击下载

作者:梁文道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常识

内容简介:

常识(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现在比较少有书籍或者文章,能用平淡的中立的语调谈问题了。这本书做到了。 
《常识》所讲不复杂,都是一些在论坛里被争得乱78糟的问题。论坛里往往写的人心急,看的人心烦。简单的问题总是被引向,那几个大家都知道讨论不出来结果的空泛的口号。《常识》所做的不过是就事论事,把已经被异化的争论,拉回到本来的问题上来。 
 
从小受革命思想教育,习惯用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方式看待问题。可是随着信息的日益增多,用这套办法看问题,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纷繁凌乱。梁文道给出了他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原来很多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是因为常识的稀缺。只是常识的获得来源于什么地方呢?这是个问题。 
 
这本书很适合夏天看,清热泻火。只看过梁文道的这1本书,妄自推测,这是个有文化的知识人。


不懂常识的人,是满大街都是啊,何不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就是这本。

总是非常佩服那些时事评论者,迅速地品评热点新事,需要深厚的积累、广泛的阅读和及时的关注。对于本书作者梁文道,以前只闻其名,读过本书后,才见其人。从文字而非内容上看,个人以为,本书写得最精彩的文章当属自序《江山不幸诗家幸》。本书虽名“常识”,但大多数内容早已超出了常识的范畴,幸好作者在自序中做了解释,取名“常识”,绝非自大,而是为了向前人致意,即Thomas Paine的《常识》。略感有趣的是,作者的名字与其职业倒是相得益彰,不知此名是否为其本名,还是后来改之。

十几年前,龙应台写了一本 野火集 。在台湾卖得火得不得了。 为什么,因为那里面揭穿了当时台湾的社会真相。它告诉了当地的学生,以及社会人士,我们如何改造我们的家园。 我想说的是,常识正是这么一本能教我们看清社会,清晰未来道路的书。只不过,结果却不由我们,由那些我们渴望素质更高些的官员们。 不论怎样,我们应该相信,这种民主的声音不泯灭,我们的社会就有希望。

常识拿来干嘛呢,我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认为,它是拿来沟通的。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知道,别人就会取笑你,连常识都不知道,太笨了。于是,常识就成了人们沟通所必须有的知识,人为什么早晚要刷牙,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这些都是常识。 
    但随着成长,慢慢地发现,每个人心中的常识不近相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这又怎么沟通呢。有时大多数人认为的常识,贵的东西就一定好么,不上高中考大学就不行么,汉奸就真的是过街老鼠么。。。就一定是对的么。渐渐地,接收的信息多了,我反而迷糊了,摸不清楚什么才是常识了。 
    “如果你看不懂,此乃一个缺乏常识的年代”梁文道一语挑破我们的神经:我们天天生活在一个充满“常识”的环境里,都在接收着看似是“常识”的信息,原来我们还有可能缺乏常识啊。由于我的迷糊,正是急须这位手术刀似的评论员给我动动手术。读完整本书,你的确可以了解到许多真实的常识,它能让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刚接触梁文道时是看《鏘鏘三人行》,当时觉得他是个有点害羞但经常不是语出惊人就是话里有话的一个人。后来看到他自己的节目专栏,个人感觉开卷八分钟是最好看的,这个节目对主持人的涉猎范围要求很高,在那里老梁一改三人行中一贯的嬉笑怒骂,而以一副相当严谨和平和的学者面孔引导着观众如何来读懂一些文化类书籍,在那八分钟里的老梁给人感觉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可惜这个节目老梁很快就不再独家主持了。 
在《常识》这本书里,可以读到很多老梁关于社会中老问题和新问题的看法,角度很独特,表述的语言也很精确,能说的知无不言,不能说的点到即止。看得出是个久经考验,擅长擦边球战术的文化工作者。读完之后,觉得自己思路已被重新梳理,打包存放了。

我看文,尤其是评论类的,最主要是看作者是否诚恳。这本书看了前言就很喜欢。解释了时评的价值和为什么把书取名为《常识》。许多我们受到所谓“主流媒体”的影响而不由自主地形成的价值观或者其他的一些观点,其实很有商榷之处。而且,往往是反过来想的那种思维,才是常识。这种想法其实时常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但是经梁先生掰开来揉碎了细细写来,不由得让人掩卷叹息。希望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常识。

在后記中,作者稱這本書是一本容易“過時且過敏”的集子。但是,事實上,這是一個邏輯的悖論。如果它真的容易“過時”,那就應該不再有引起“過敏”的危險;而如果它真的引發顯著“過敏”,那就證明其中的內容遠沒有“過時”。 
所以,作為一個認真讀完每篇文章的讀者,我的感受是:優秀的時評,即使討論的是一時一地之事,也仍然具有某種永恒的力量。因為好的觀點,是要以堅實的價值取向做根底的。外殼的時事可易,但內在的價值訴求,卻是支持人類不斷超越自我狹隘本性前行的動力。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我們閱讀古舊如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縱論天下大勢的文章,仍覺其力透紙背,不禁擊節而嘆。梁兄加油。

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下我们在文化和思想上的缺失,补点“常识”很有必要 
 
梁文道(1970年12月26日-),香港文化人,香港出生,中学时在台湾接受教育,之后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及后的硕士学位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完成,从1998年开始梁文道就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足迹范畴从大学讲师、文化从业人员、自由撰稿人、电视电台节目主持人、牛棚书院院长、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作家、书评家、食家、时事评论员、乐评家,到公共危机处理专员、环保权益维护者、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艾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等,因此被冠以“文化百足”之称。由于文道见识渊博,且经常关心两岸三地的文化发展,因此被大众称为“文化教父”。多年来在各个传媒平台发表的评论数以百计,涉及范畴囊括:时政社会、金融财经、文化百态、电影创作、饮食文化、书籍出版、生态环境等等,是全方位的传媒人。

我们不缺乏各种各样的“主义”,不缺少形形色色的“思想”,不缺少稀奇古怪的“理论”,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代表”拉扯进来,以显示我们的指导理念是怎样“一代不如一代”的退化了。可惜的是,我们容易将各种主义、思想、理论、代表,或者浓妆成一个个“神话”,或者将之风干成一个个“木乃伊”,全然没有了正常的温度,正常的呼吸。 
人间不是魔界,也不是神界,可是,我们见惯了神魔乱舞在神州大地。不错,这是一种激情,这是一种癫狂的享受。但是,望望窗外,人在哪里?活生生的人,难道只存在于可以肆意吟唱“关关雎鸠”的时代?那个可以自由表达“时日曷丧”的情感的时代? 
当我们只能在一种迫胁之下的夹缝里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连这广漠的网络世界上,竟然也用我们的血汗钱筑起了新的长城。可悲的是,当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被同化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中,与时局沆瀣一气的时候,就像古代的各色阉人,他们已经丧失了知识分子的动力和能力。更可悲的是,他们还常常以自己能存活于这种夹缝中的小聪明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蟑螂转世”,能在各种压力下生存,并不时表达出吃了兴奋剂或者鸦片烟的观点——比如余含泪大师,在文字孱弱的不堪一击的时候,只能用眼泪滋养自己的恶德。 
你可能不会同意我偏激的表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当今学界,还有能力承担起这个社会的,肯定不是那些蜗居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大师,他们学而有术,他们或者高唱赞歌,或者自溺于远古,他们无法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对社会时事的观点——当然,根本的是他们没有这种能力。 
这样,一个香港的媒体人就让我们蒙羞了。当我们的知识分子大声呼喊着“启蒙启蒙”的时候,他们的确也是真诚的,但这种真诚不知道指向了何方。我时常怀疑,难道他们认为,启蒙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猪”?当他们操持着“猪”也能识破的假大空的言论招摇撞骗的时候,自己似乎也变成了八戒的同类。 
我们竟然需要一个香港的、媒体人来给我们讲说“常识”。 
香港的,媒体人,常识。 
这三个关键词哪一个不是打在我们脸上的巴掌? 
但如果不挨这种巴掌,或许我们永远不知道“常识就是力量”,是一种让神话爱好者和木乃伊爱好者害怕的力量。

首先,如梁文道所说这本书可能会在短期内寿寝,当然我也希望如此(如果这句话让你觉得好奇而去读一读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还没有,如果你是这两类人之一,也请您考虑看一看。 
一、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缺乏常识的人,最好还是觉得自己懂得很多甚至什么都懂的人。 
二、觉得自己年纪比较轻的人,觉得自己有很多疑惑有无从解答的人(很抱歉,据我所知,这样的人大都自认比较年轻,因为在中国年轻似乎是资历浅的代名词。)那些觉得自己年高望重人,请参照上一条。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是本好书,尽管我希望以后(最好是不久以后)的人们看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骗钱的废话集子。 
为了这一天,我会读它不止一遍。




书都很好,物流快,基本每本都有塑封,有两本书磕到一点,总体来说不错

很好的一本书,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分析比较客观,引人思考。

一直我觉得自己是个能与社会“同流合污”的人,虽关心时事,也是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的清闲自在,也不会讨人嫌。等我上了大学,学了新闻,渐渐的我觉得人得有点自己的事儿干,得有点儿个性,有点儿骨气。“人活一口气”,如果你咽不下那口气,那就吐出来。你一吐为快心情舒畅了,大家伙也都跟着骂爹骂娘的舒心了。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文字和历史赋予文人的权利。如果有权而不用,倒落得浪费的名声了。梁公可谓为抨击时弊而生,为针砭时事而活。上到世界战乱、国家矛盾,下到黎民百姓,生老病死。无一不是为梁公所体察。大到环境污染,地震灾害,小到头疼发热,路边积水。无一没有过梁公的足迹。“世间自有公道”公道却还在人心,没有很“愤青”的人,公道会长眠地下,没有很“愤青”的人,世间会更多尔虞我诈,没有很“愤青”的人,社会会更污浊黑暗。

寥寥数字,可成救世良药,短短几篇,尽是人间疾苦。梁公做到了,不为名利左右,不被世俗羁绊,睁开一双洞彻心扉的眼睛,打开一扇迎接光明的心灵,阳光下,一切都会晒干水分,露出原形。我想梁公一定不愿做雪,而愿做雪后的阳光。因为雪只会掩盖污浊,而阳光却会让一切公之于众,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本书是作者时事评论的结集。虽然时事评论有一定的时效性,但书中的文章却没有让我产生过时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章是最近这三四年的作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作者的功力。 
 
可能是出身香港的缘故吧,作者看问题具有国际视野,评论时往往从出人意料之外的角度作切入点, 而且论点论据能做到不偏不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这本质就是常识。作者的目的不是要发表什么高论,他的目的是要引发大家的思考。当大家通过独立思考而又达成一定的共识时,常识就形成了。

因为学习文学传播学的,所以对梁文道还是有点了解。 
自己也很喜欢他以前主持的《开卷八分钟》的节目,而《南方周末》上的专栏也都不会落下。 
他的这本《常识》也都是他的一些时评(杂文)的集子,说时评可能时限性太确定性了,说杂文或许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在里面。 
说实话《常识》这本书不免有一些偏颇的地方,甚至有些细节上都有自我相悖的地方。不过丝毫不能影响这本书给我们思维方式上的启发。而且可以说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不带色彩的对社会进行判断,能够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因为社会本就对这样一群人持有不允许的态度。 
《常识》让我们看到一些社会常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他这种严厉的批评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很多值得学习,但是也不能尽信书。 
懂点常识,总是好的。



梁文道,这个人就像一座图书馆。 
他的博学,让他的谈吐不凡,也让他的时评独具魅力。只看了第一篇《国耻》,就深深感到他的才气和大气。他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并且总能直刺时代弊病的要害,让我们清醒和警惕,然后去改造。 
这本书除了梁文道犀利美妙的评论文章之外,纸张以及印刷都很好,封面设计简约不简单,是我喜欢的风格。在品读完所有文章之后,值得好好珍藏。

平时都是接触人文类书籍,很少接触格局这么广的书,公众号拾遗推荐的,真的是好书!尤其是女性朋友,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暑假期间读的这本书,非常不错,内容通俗易懂,但是却十分深刻,虽然事例离现在有些远,但是事例之下的这些问题依旧存在,现在的大部分人确实缺点常识。

喜欢看他主持的节目.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 
    老是看他在介绍别人的书,想必他自己写的书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什么叫常识?食物里面不能加危害人体的成分,这就是常识.什么叫常识?小孩是要教育没错,而不是借教育之名而拿起棍棒来行虐待之实. 
    那些我们根本不用去耳提命名的事实,这就是事实.本就该如此.不是吗? 
    在很大程度上,常识应该是和道德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有道德的人,不都是应该不能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来了吗? 
    可悲的是.我们的这个现代社会,没有道德和常识的人却比比皆是. 
    如果你通过这本书而知道了什么叫常识,那你就很可悲,但你还是可救的.而那些依然故我的人,自然是希望能少一个就一个.




我是在别人的文章里知道还有这么一本书,前几天要买书就一起买了,这是如精灵一般的书,一些时评虽然是前段时间的,那时的我忙升学考和各种课程学习实验,觉得充实,现在有一本书讲的是那时的事和人,尤如花开在眼前,时事评论又清新可人,我已经在品了。

文道说这是《常识》,然而,一篇一篇翻过,那些结论未必能记住,那些论调未必都同意,但篇篇蕴含着的情谊和展现出来的胸怀让我深受感动。练瑜伽有助于写毛笔字,气息平稳、深长、均匀,走笔自然会有所帮助;禅修有助于写评论,不是超于世外,恰恰是拓宽了胸怀,有悲悯之心而无狭隘之利,文气自然会随之浩荡。 
虽然文中也会出现一些“吊诡”“迷思”这样令大陆语境习惯者不太习惯,但文字的不受污染、朴素而有张力还是令人感动。对人对事的批判直究根柢却不穷追猛打,这样算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

一本很简单很好的书,好像是文道在锵锵三人行里面和你聊天!

就时评来说,这是本我早就应该要读的书。本如作者所言,时事评论要的就是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的价值将逐渐递减直至无用。但是当我看完这本书,还是觉得虽然时光流逝,但文中的一些思想内容还是有值得一读的价值。 
 
该书收集了作者一百几篇的评论,遥眺世界局势,畅谈民生世事,可以说对于这几年国内外所发生比较著名或者是引起大众响应的事大都有涉及。 
 
最让人值得欣赏的是梁生文笔的态度,因为一般时评家来说,大多都是牙尖嘴利兼冷嘲热讽,愤世嫉俗同歇斯底里,好像语不惊人就真的死不休似的。梁生给人的印象是博览群书又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纵然天大的事也是娓娓道来,没有偏激没有偏执,用心用意从不尖锐,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对于事件发生的源由以及深层次的本质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事不对人,分析得很透彻,确是难的大家之风。 
 
这是一个缺乏常识的时代。我们本来应该知道的东西,却偏偏是我们最缺乏的东西。浮躁的时代,浮躁到再也读不进去书了。而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些“常识”。



在书店翻阅过后觉得喜欢,再来当当买的这本书。因为是梁文道时评文章的集子,没篇都不太长,有时间就看一点,很方便。如果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想听听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理智的分析和见解的话,这本书还是很有趣的——当然也有个别我们无须苟同的作者个人看法。 
    尤其让我觉得有收获的是作者的论证方式和论据。梁先生大量(而不过量)地引用或涉及中外名士例子,让人增加不少知识。本书成系统地集合了主题相关的时评文章,看后也让读者对一系列问题有了系统的思考、让人对梁文道的立场和思维方式有所了解。 
    尤其是学生们,有所思考、有所取舍地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受益的。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侠客》 
 
  
 
      梁文道的时评杂文,是我读过的时评杂文里,写得最好的。文字行间,沁透着客观分析与清晰逻辑的魅力,他的《常识》,是以在这两年里,发表于《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明报》和《am730》等多家报刊媒体上的时评杂文汇集而成,以释家弟子的慈悲宽厚,儒者的入世良心,以生花妙笔,指剑寰宇,“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忿而不戾,怨而不怒。” 
 
      对于书名《常识》,他作了如下的注释:拙著取名《常识》,绝非自大,而是为了向前人致意,归宗于这种公共知识分子的传统。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欢“常识”这两个字的丰富义蕴。 
 
      作者所说“前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托马斯·潘恩,二百多年前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托马斯·潘恩所著的《常识》,启发了北美人民的觉醒,从而反抗英国殖民暴政,他的思想,在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中有明显的反映。 
 
      全书分上编下编两部分,上编“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主评国内时事见闻;下编“窥视世界的局部角度”,对国外的时事发出点评。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反思和省视这人间世。但作者谦逊的说“我以为自己所说的皆不脱常识范围,没有什么故作深刻的东西。” 
 
   《常识》,你觉得是常识,就是常识。  
 
http://xwgzi.blog.163.com/





梁文道的经典,很难再读到这么言简意赅又富有见地的文字了。

书还没看~但是买的其他书都有塑料纸保护唯独他没有~还脏了~有褶皱~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就是以常识为题目。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常识,我们大眼瞪小眼,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无法回答常识的定义,一点也不奇怪。尽管可以回答得完美无缺,也是纸上谈兵而已。我的舍友曾经身体不适,她把保济丸众生丸阿司匹林……一起混着吃。我们还没来得及阻止,她已经吞下去了。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追求学习成绩的同时,常识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封面都吸引了我。纯白色的书皮,没有过多的装饰,很符合它的题目common sense,一种熟悉而普通的事情往往容易被人忽略。里面的题目貌似炒冷饭,老生常谈,但平常的事情透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领悟。在自己很忙的大学生活里,不知道为什么而忙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我得到了深思反思的机会。 
 
    本来打算买一本来收藏的,想着2009年1月才出版的书,在当当购买应该也可以买到第一次印刷吧,但打开一看4月已经是第四版了。而且我看到书的介绍写着是第一版的。挺失望的,后来又仔细想想,只要把这本书真正消化了,才是最实际的。

看《常识》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敏锐的观点。他的观点相比国内的部分媒体,或者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都来得有趣、新颖。可以说,从这本书里,可以了解到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以及不一样的立场。尤其是对中国一些社会现象的表述,运用了特别的比喻,使得严峻的问题带上了黑色幽默的趣味。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吧,既然无法改变它,就调侃吧! 
但是看书的最大乐趣来自于于作者的对话。梁文道是一个见识广博的人,但是在某些问题上我会发现他过于偏激,没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我将我的想法用铅笔细细的写在一旁,作为对作者的回应,这便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免费看了梁文道很多节目之后,想为他的知识产权献上不算多的二十几块。在刚冠戴之年的我也由梁文道的一些节目慢慢的构建了一套不算那么低俗的世界观,这本书里也写了很多他对与中国相关的70个热点片段,以他的角度说明了事情的真相,让我感觉,有些常识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观点很新颖很有意思丝毫不觉得枯燥。推荐!

大概是8到10年前的社评,直接剖析了当时中国某些存在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关于反日的几篇社评令人深思。但正如书中说的,如果这些评论永不过时,那真不知道是荣幸还是悲哀。

读梁文道的《常识》已经一个月,它让我从一个惯性思维里走出来,从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里的大事小事。也许过去我们都有类似的感受,但我认为梁先生用最客观的角度描述了某件事或某群人,让我感觉痛快,毕竟看明白一件事不容易,讲清楚一件事也不容易,那看明白又讲清楚更是困难,所以梁先生的《常识》让我印象深刻。 
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他表面上是在分析事件,实际上是在描述事件。我想这应该是时事评论的最高境界,不是告诉读者你该怎么看待这个事件,而是把事件描述透彻,观点留给读者自己的揣测。但就怕读者看完一篇一篇的短篇,急于看下一篇,而放弃思考,直白的接受作者浅层表达的看法,认为“不错,梁文道说的很有道理,现实就是如此”。但实际上哪怕他言之有理,读者也应该有自己的角度。在书读到一半之时,我曾经迷茫,难道梁先生的角度和我的真的完全一致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成长的他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的我看事件的层次和感触就能如此的不谋而合吗?在后来,我发现不是,也便欣慰了很多。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应该也是种进步。  我还有想法,想法还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这就是最真实的成长。

虽然主要是写06-08年那段时间的时事评论,有些东西已经有所改变,有些东西仍然没变。尤其是民主、独立,一个民族自强过程中总会有虚荣、有膨胀、走弯路,但也会有改变、有进步、有反思。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看的(不过也需要写读后感……) 
一开始是应付着看,但看着看着就入迷了 
 
虽说平时也有看时评,但像本书一样比较有针对性地排列着的一篇篇时评真的触动了我 
作者的切入点很小 但一针见血 
像“龙的形象”这个当年的热议话题,要不是看了本书,我真的不会联系到“国家形象”问题,不会觉得直接看完新闻就批评当事人、抓着“忘祖”来感慨有些人崇洋媚外有什么不妥 
 
其它的 大家看完必有另一番感慨

因为“常识”这个名字而买了这本书,结果非常欣喜,梁文道以新闻人的客观冷静的立场,看待社会上的人与事,看后可以学到很多,比如如何从一大堆事件中找到关键问题,如何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思维。 
个人觉得在中国,这样的声音太少太弱了,需要多听啊~ 
虽说是时事评论,却并不过时,绝对值得反复回味,打算继续看《我执》 
同时也希望自己保持冷静客观的角度看他的书,这样才有意义, 
毕竟我想梁文道写书的目的绝对不是让全部的人都同意他的观点,只是呼吁他看到的问题当引起关注,呼吁更多的人以多角度客观的揭露社会真相,以此来使社会不断进步。



看锵锵三人行的时候就很喜欢梁文道,话不多但是很深刻到位,这本书也没辜负我的期望,在书的序言里梁文道说时评最怕速朽,私以为梁文道的这本时评却不会,甚至其中谈到的许多问题知道现在依然存在,强推。

喜欢文道是从看《锵锵三人行》开始的,乍一看长的是那么有特色,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个猩猩在电视上”,但慢慢的发现这个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很有学识。很高兴他的作品终于在大陆出版了。我原以为可以一口气读完,但当我静下心坐在书桌旁细细品味时,才发现想要一口气读完好累,他为我打开了一扇思考的大门,很多我平时认为很自然很正确的事原来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可以去发现很多我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所以每当我读完几篇,我都会停下来想想。他评论的社会问题大都很典型也比较客观深入,对于关心时事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买书的时候挣扎了一下,觉得有些贵,但是凭着对梁文道语言一贯的喜欢,并且一直在等着买一本他的书,所以还是买了。 
    整体感觉挺好,很多文字能够给人以新的角度,新的思路。挺适合关注时事的人看,可能因为本人基本上对自己国家的大事和别人国家的大事都不是特别的熟悉,对于书中提到的很多事件和人名还是比较陌生,不过倒是不影响整体阅读,只是稍稍有些迷茫~像是听自己不知情的别人家的事儿,呵呵。 
    里面有一些文章是在1510上看过的,所以在1510上留言说以后如果梁文道把文章都放在一个地方,那就不用买书了。如果没下定决心买的人可以去1510里先看看梁文道的文章再做决定,书的设计和纸质还行。就说这些了。

可以说得上是非常棒的一次购物体验了 买书一如既往的选择当当

之前用手机看了<常识>的一部分.那天自己逛书店,看到购书中心的本月推荐有打折,忍不住还是买了一本.很早就认识梁文道,好像最开始是主持凤凰卫视的02年的世界杯的节目的,和佳佳.光听他讲话就能感觉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了.后来又看过他的一些节目,慢慢喜欢他的风格.而在开卷八分钟,更是觉得不简单. 
看<常识>,每一篇评论都能引发你的深省.同样带有讽刺风格,但是和韩寒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非常的理性又客观. 
值得一看再看的一本书

虽然这本书很多内容都是十几年前写的,但是用在现在依然特别适用,尤其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微信朋友圈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分清哪些是谣言,哪些是比较正常的信息

凤凰卫视评论员梁文道是我比较喜欢的媒体人。他和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言谈和观点时常会给人一种既厚重又能启发人深思的感觉。这次的《常识》一书多收集梁文道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知名专栏中文章。许多文章言辞之犀利确实能给人带来不少阅读上的快感。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国内社会及国际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些问题在今后较长时间段内还会持续出现,比如国内“城管问题”,国际上的“朝鲜问题”,虽然作者写这些文章时多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当现在遇到类似的热点问题,再去翻看他之前的论断和观点,觉得还是蛮有前瞻性的。

第一时间收到梁文道的《常识》,一口气看完。 
    虽然都是过往的时论,但依旧悲哀的发人深省。正如梁先生本人所说,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国人向来好标榜源远流长的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文明,却在最基本的文化和思想上存在很多缺失,补点“常识”确实很有必要。 
    喜欢梁先生已久,认识他是在凤凰卫视的《铿锵三人行》节目。 
    梁先生儒雅、智慧、富有人文关怀,加上标志性复古眼睛和大烟斗,书生气十足,成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被尊称为香港文化“教父”。 
    可谁曾想到他小时候在台湾竟是不良少年加帮派分子,中学生三年级因破坏学校建筑,并有黑社会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赶出校门…… 
    想到一代伟人马克思,在进入柏林大学之前,这位爷也曾因放浪形骸的少年生涯让其父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1、学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足以改变人的品性;2、不论现实多么不堪,人可以改变命运。


梁文道先生的常识要就想买,看过也真的非常满意,装帧非常精美,必读书目,留着慢慢看。

俯首掩卷,常常陷入深思,深思之后是痛心疾首。 
文章语言平淡,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里却是锋利如匕首,在我们心里最脆弱的地方挖坑,一下一下,刺痛使我们清醒。 
读这样的文字并不轻松,每每读上一两篇,我已是气喘嘘嘘,呼吸困难。几页的文章,不过几千字,却犹如巨石压上心头,沉重!因为我读到的是教育的落后,官员的腐败,民众的愚昧,媒体的媚俗,到处充斥着弄虚作假,表演作秀,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态度竟是掩耳盗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养成习惯,失去了追求真相的劲头和勇气,在残酷的环境下苟延残喘! 
放下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抚,我想要缓上几天才有勇气拿起来重读吧。 
于是,这本书就这样在断断续续的状态下进行着。 
人嘛,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装糊涂,得过且过,自欺欺人,时间久了就真得麻木了。《常识》这本书,正好可以小小地刺激下我们已经麻木的神经,让我们清醒一下,来认清自己以及我们生存的环境。 
每次读,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沉重却是主要的心里体验,虽然每篇文章带来的沉重感有轻有重,但却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事实上,《常识》里讲述的内容并不深奥,甚至有些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讲的大体意思,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可为什么我每次读心头都堵得慌呢?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或他人制造的虚幻童话里,自我麻木,自我催眠,自我安慰,自我沉沦直到自我毁灭!


开篇一句非常值得深思,对于常识我们若觉可怪,乃因此为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作为宗教界人士的时事评论员梁文道,让我总是没法把他和和尚划等号。出了这本集子,倒觉得这哥们也确有狂禅做派。前篇讲目睹中国发展之怪现状,后篇又表示西方发达社会也不是什么好鸟。这种两头都不氛儿,谁也不服,看谁都不顺眼的气节,同时更可贵的是能在平和的立场上分析来龙去脉,确实是知识分子界稀缺的。为了平心静气听一种不一样的声音,防止成为思想暴民,此书实属必读佳品。

很特别的评论角度,很另类的思考方式。非同常人的经历造就他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犀利。如果你喜欢另类,如果你喜欢尖锐,可以来看看梁文道的《常识》。如果只是为了消遣,只是为了取乐,那么,选择的时候考虑一下。 
   推荐喜欢文学评论、喜欢新闻、喜欢时事的朋友买来读。 
   另外因为每一篇都短小精悍,读一篇不用很多时间,因此适合短时间阅读。不必像小说那样需要很长时间阅读。每天读一篇,品品味道,很不错的。每天工作很忙,睡前细细读一篇,感觉睡前也很充实。

梁文道的这本书其实说的是一些普世的道理与评论。为何我们会有新奇之感?是因为他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他选择跳出来看,反而看的更清楚。 
    梁文道早年在台湾读书,接受的是国民党的教育理论,后来回到香港又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以至于他对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产生很大的怀疑。他在这种怀疑与环境的对冲之中产生了思考,进而发现我们一直被环境和宣传所制约。所以他选择讲真相,发出最真实的声音。 
    我喜欢这种声音,他改变了我长期受教育制约所养成的看问题的二元方法论,使我知道真实世界不愿去说的“常识”。我会一直关注他,学习他。

前些天研究生考专业试,名词解释里有一题:《常识》,我不会,空在那里了。考完以后才想,为什么没敢解释说是香港学者梁文道所著的时事评论集。反正没分,写上这个也可以让阅卷老师知道,其实我有在读书哦。而且,反正都是加书名号的常识,为什么就一定要按照标准答案写呢?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新闻史上到底是哪个著名大家写了一本著名的要在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的名词解释里考到的《常识》啊?

《常识》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属于那种希望出门在路上看的书。4月去重庆的时候,记得当时在飞机上看得很起劲。除了在凤凰卫视看梁文道的锵锵三人行以外,之前对他并不怎么了解,也是一次在飞机上翻看杂志,上面有推荐他的《常识》,回来买了这本书,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他是学哲学出身,对时事和很多方面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进入,然后跳出,于是就会产生批判的距离。” 梁文道出生香港,在台湾生活过,现在因工作原因深入内地。对于他来说,能真正进入内地也许是不容易的,但跳出,一定比我们身处内地的人们容易很多。我们生活期中,很多思维已经成为定式,或是很多观念已经边界模糊,太多的单向宣传和单一的政治环境以及生来接受的教育,让我们没有了批判的距离。见多才能识广,有比较才能找到差距,善于拷问才能接近真理。  
    梁文道是一个时事评论人,也许不是最有学问的,也许不是最深刻的,但是他却能走进我的视野,以常识的方式给我普及时事,指引我看到平时我没有关注的很多视角,启发我掀开从没有探究的事物深层面的本质。  
    断断续续看的书虽然记不住太多细节,但被我消化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营养,有益身心。

很特别的评论角度,很另类的思考方式。非同常人的经历造就他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犀利。如果你喜欢另类,如果你喜欢尖锐,可以来看看梁文道的《常识》。如果只是为了消遣,只是为了取乐,那么,选择的时候考虑一下。
推荐喜欢文学评论、喜欢新闻、喜欢时事的朋友买来读。
另外因为每一篇都短小精悍,读一篇不用很多时间,因此适合短时间阅读。不必像小说那样需要很长时间阅读。每天读一篇,品品味道,很不错的。每天工作很忙,睡前细细读一篇,感觉睡前也很充实。

买下这本书,原本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假期布置的作业而买的。等到书寄过来的时候,厚厚的一本,光滑而简洁的封面,吸引了注意力。 
梁文道的观点有的真的能令人深思,他仿佛站在一个理性的高度,引导我们从某些以往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视角思考,抑或是释放我们内心久久不愿放开的执念。除此之外,其精辟凝练的语言也令人拍案叫绝。 
读常识,了解一些并未曾考虑过的常识。值得一读。 
 
PS:质量不错,书页的质感也较好。

真话没法说,梁先生文风平和理性,很好!但很遗憾,买了本删节本。精彩之处如下:

破除忌讳错误的神话史观

政府若要施行有效的统治,要百姓心悦诚服地遵从法律政令,要纳税人心甘情愿地缴税,靠的不能只是暴力,还要靠对统治者的同意与信服。

作者:梁文道,香港专栏作家

前一阵子北大校园出了件趣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合办了一场论坛,兴致勃勃地请来一批经济学家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在这样的场合底下,没想到有两位经济学家很不给面子地发出了惊人的尖锐言论。首先是茅于轼先生就着近日城管打死人的事件痛批城管制度。接着是吴敬琏先生在压轴座谈会上语带嘲讽地问央视主持人:“我看茅先生刚才那番话,你们肯定是要剪掉,不播了吧?”然后话锋一转,吴先生又说起了央视红极一时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他说自己只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原因是里面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吴先生回头再问台下的听众和学生:“有‘三年自然灾害’这回事吗?”在大家一时还会不过意来的时候,吴先生又引述刘少奇当年的名言,且更进一步指出那三年的大饥荒几乎完全就是人祸。于是台下掌声一片,主持人尴尬地说要回去检讨,整场座谈会不久就提前结束了。

茅先生与吴先生都是常常惹起争议的人物;但这一回他俩的坦率直言,我以为不管是自由派还是新左派,不管是庙堂精英还是草根愤青,都应该为他们鼓掌喝彩。因为按照自己的学术良心与知识修养说真话,乃是一切知识分子都该共同享有共同认定的根本品格。我们可以不同意一位学者的某些言论,不赞成他的既定立场;可是我们必须尊重他对着权力说出自己相信的真话的勇气和尊严。

于是问题就来了,茅先生和吴先生到底说了什么真话?他们的言说面对的又是什么呢?在那一天的论坛里面,最刺激的当属吴敬琏先生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从台下的掌声看来,大家一定都很认同他的意见。可是一个人说了番人人都晓得的事实,又有什么好喝彩的呢?假如我今天煞有介事地向大家宣布太阳果然是从东边升起的,会得到掌声还是笑声呢?换句话说,吴先生一定是说出了大家都明白,但某些人硬是想回避甚至否认的道理或事实。

虽然有许多学者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也曾为中国的现代化立过功劳,认为这些人类史上罕见的浩大社会工程替今天的荣景奠下了基础;但是已经没有多少人再坚持随之而来的大饥荒是纯粹的自然灾害了。当年平江一位农民写的那首词:“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已经成为那几年最有名也最真实的写照了。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号召底下,中国出现了亩产万斤的奇迹,大如人的玉米“怪物”……那些欺上瞒下的数字甚至影像掩盖的是过千万人的死去(到底那三年死了多少人,还是个备受争议的谜团,最高的估计甚至达到四千万)。最令人气结的,是种种政策失误造成的后果在当年不只被掩盖,还要上升为政治路线斗争的论题,而听过老农诉苦,真打算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却被残酷斗倒。

吴先生说得对,现代中国史上真没有“三年自然灾害”这回事,有的只是人祸,所以连官方也早把这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命名为“三年困难时期”了。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要为吴先生那番“太阳必从东方升起”的大实话喝彩?为何这番话果然没出现在央视的转播之中呢?原因我们都知道,因为大饥荒的真相虽然早已不是禁忌,但它始终涉及毛泽东,始终涉及历史的诠释,始终涉及某种似乎不宜言表的问题。

政府若要施行有效的统治,要百姓心悦诚服地遵从法律政令,要纳税人心甘情愿地缴税,靠的不能只是暴力,还要靠对统治者的同意与信服,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常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必须同意政府的统治,政府才有合法性可言,才能有效地管治。中国现代史之所以还有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是因为在一些人现有的意识中,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之一却是历史。为什么共产党是执政党呢?因为它代表了大多数人民(无产阶级)的利益。怎见得它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那是因为在历史的实践经验上,我们可以看见它一次又一次地走对了路做对了事……

然而,不客气地说,一个永远正确从不犯错的政权,这是在传统社会里才行得通的神话。如今还有谁会认为一个政权能够只靠传统和神话般的神圣历史就能取得合法性,赢得受统治者的同意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程恰恰说明了,政权的合法性绝对不能只靠一个不容动摇的神话史观,还要依靠凭债效而来的良治经验。最近两年,领导层不断强调民主的重要,甚至逐渐推进民主选举列入改革的目标之一,用政治社会学的术语来说,这是合法性由人民同意迈向人民依程序授权的转化。由此看来,再去重复神话史观的力量不只不合时宜,简直就是开 倒车了。

好玩的是,吴先生那番言论得到一片掌声,仿佛他问的不是“有‘三年自然灾害’这回事吗”,而是“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吗”。也就是说,其实人人都已经晓得太阳是从东方冒头,但偏偏还不能畅快直白地承认这个事实。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梁文道)

真话就是没法说出口。







最早认识梁文道是在中学时无意中看到了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又在不久后听说他是从小就有慧根的才子,本以为这只是身价炒作的噱头,但今看了此人之作,确实有可取之处。 
近几年,凤凰人借凤凰卫视如日中天的影响力,开始出版各种各样的文集,从个人传记到新闻策划追踪,再到节目访谈录等等,不一而足。唯有此书真正写出了一种超越“借机赚一把”的作品水准,真是可喜可贺。

常识常识这本书所写的内容十分贴切的写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会教你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会教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经常看到梁文道在锵锵三人行上侃,观点还挺有意思的。前两天看某报纸推介《常识》于是一气买了几本他的书看看,噪音那本已经评论过。但看到《常识》算是了解梁文道更多,其实他写东西的风格和在锵锵上瞎侃的风格也差不多,因此挺好读的,要是简单评价“挺好玩的”就显得这本书没啥内涵了,因此总的一句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新时代愤青”是我给他和许知远的评价,这个“愤”应该不是愤怒,而是愤懑。就像梁自己说的,早年也喜欢游行啊、抗议啊啥的。这种没啥意义但宣泄个性的事是他更年轻的时候干的,而后卖字爬键盘卫生,也就商业化了,谋生总是第一位的。但从他的文章里头还能看出那种后脖根子硬硬的就是不服软的东西隐约还在,因此可以在良好的尺度之下针砭时弊。 
     如果但干跟政府叫板、整天唧唧歪歪的的也就没啥新意了。老梁同学干的不是简单反谁的事儿,他干的事是将公道、将客观的事儿,谁违背这个,他反谁。当然,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客观,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这个世界还是有基本的公序良俗的,还是有基本事实原则的,还是有基本的道德良知的。因此,哥们就踩着这个来。 
     因此,他的文章有意思也就在于此,一个台湾、香港长大的孩子,评说着和内地相关的事情,他的视角因该和窦文涛有别,和许知远也很有别。而且可以说他的思考和评论是“无原则的”因为他不站在谁那一边,也就是说他谁的代言人都不是,谁的面子也都可以不给,实质上和一老大爷路上看到不平之事说上两句性质一样。 
    商业作文是我按的,但是梁自己说的,他说他就一文匠,哪个报纸杂志要,高兴就给写,人订啥就写啥,因此我觉得商业作文定义应该比较准确,作文一般都命题的,他的这本说就是把它长期的作文收集成册的东西。 
    对政治、社会、时事有兴趣的人可以阅读,想看风花雪月的就别买了,你看看梁同学的模样就知道他不属于那号的。

起初选择这本书时完全不了解梁文道…只是正值他的<我讀>上架,樸素的書皮很吸引我,隨手翻閱,得知它是一個評論家,隨後上網查閱他的作品.

《常識》,同樣樸素的裝幀,寫作風格依舊.查看目錄,幾乎全部是針對一些社會熱點作出的評論.當即就產生好感!以這樣的方式去接近社會熱點,看看作為評論家的人們是怎樣看待這些社會問題,很是不錯.

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閱讀起來,很不錯的感覺!文字不花哨,但很耐人尋味,適合夜深人靜時讓人反復研讀.就是一種細嚼慢嚥的品味,這個過程讓人覺得很享受.

作為評論家,梁文道的文字不偏激,不飽含濃重的個人色彩,是客觀.這或許是作為職業評論家應有的素質吧,但..讀梁文道讓人覺得很舒服.

把梁文道的一些觀點借鑒起來…在與朋友談論相關話題時,彼此交流.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关推荐
  • 鲁迅杂文集(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伊索寓言(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陌上花开(精装)(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乡间的日常(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无尽的谈话(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整个巴黎属于我(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人间词话(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李煜全集(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谈话的泥沼(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续诗品(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思念是对这个世界的深情告白(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沈从文典藏文集(套装3册)(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羊道三部曲套装全3册(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老舍散文(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小王子的领悟(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五万言(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人间小暖(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唐诗与宋词(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秋园(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垃圾筐电影院(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微信公众号

还没账号?马上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如果您尚未注册,请选择以下方式登录

Q Q 登 录 微 博 登 录
已有账号?快去登录>>

注册

发送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