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父母都一样(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txtpdf查看全部>>

人气249
点击下载

作者:曲韵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优秀父母都一样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家长与孩子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互动模式。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了家长应当承担的四种角色和任务。家长在“扮演”这些角色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要遵守的方式与规则,不同的角色扮演方式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告诉家长,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言行时,他会如何理解,他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将产生多少种可能性,由此又会带来多少不同的人生模式。最后,本书给出实用的具体建议,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启发和指导家长,让家长能够冷静、客观、理智地看待自己、看待孩子,并能够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情感互动,从而成功的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优秀父母都一样(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对孩子生命和人格的尊重,意味着我们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但不去干预孩子的未来;我们给孩子的生活提供必备的条件、但不去代替孩子生活。”

对于离婚家长的建议之四:要让孩子明白并分清你对孩子的情感和对另一个家长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并分清你现在对孩子和另一家长的情感与之前是不一样的了,内容上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很多家长不敢面对这个不同,徒劳地向孩子重复说:“爸爸对你的爱是一样的,爸爸还会像从前那样地爱你。”说这话的动机肯定是善意的,即便家长自己意识到这不是真相,也宁愿以“善意的谎言”的方式自欺欺人。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欺骗。至于欺骗的动机和目的,孩子很有可能想得过于偏颇甚至故意往坏处想。与其让孩子误解,不如自己主动去澄清解释。时过境迁,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爱虽然没变,但爱的表达方式在变。虽然爱的表达方式变了,但爱没有变。

现在市场上好多书都是编纂出来的,真正原创切让家长收益的教育作品是在很少,曲老师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与奖励相对应,惩罚也是有方法、有分寸、有窍门的。与奖励一样,对孩子的责备也不能是“贴标签”式的。要指出孩子的具体行为哪里不对,而不是指责孩子“不听话”、“笨”、“懒”、“坏”等等。这样,孩子的“自我”是没有问题的,是完整、未受伤害的,是这个“自我”的一些行为不当或不对。

不抚养孩子的家长作为“伙伴”,不是陪伴,不是把每周一次或每月、每年与孩子在一起的这段时间一起渡过就完事了。作为“伙伴”,家长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与孩子的互相接纳。要知道此时的孩子敏感而脆弱,经不起再次的情感伤害。他对父亲表现出来的冷酷、恼怒或纠缠,是试探,更是自我保护;是求证,更是寻找着让自己心安的借口与解释。因此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宽容。同时,坦诚地将心里的纠结告诉孩子,父亲也会脆弱,也需要保护。

这本书真的很棒,作者真是不简单,好奇作者的孩子是否也很优秀

我有一个忘年交,已经近六十岁了,她的老父亲也已年过八十。当她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或者选择时,她仍会愿意回家跟父亲说说,不为讨得他的意见或指点,他已经不能就事论事地给予实际的建议了。但是老人的倾听,老的分析和看法,仍然会让她得到启发和鼓励,坚定她的选择,增强她的自信。

195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H. Harlow)做了一系列的幼猴实验,旨在调查成长的需要是否只是由生存等所谓的基本驱力来满足的。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猴分离,在室内有两只玩具母猴,一只是由铁丝网编成的,虽然触感冰冷坚硬,但是能提供奶水;另一只是由毛绒布和泡沫橡胶等柔软温暖的材质做的,但是没有奶水。实验证明,幼猴会更愿意与绒布猴子呆在一起。与绒布猴子呆在一起的幼猴表现得更安静、更好奇、更安心。

这个实验打破了“有奶便是娘”的结论。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活着就不是为了吃饭,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为了有安全感,为了快乐,为了得到爱。

根据心理学著名的“依恋”理论,儿童在0-3岁时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影响到其成人后一生的人际关系模式。在0-3岁时,孩子的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固定的孩子的养育者,如保姆、祖母或外祖母等)是否足够靠近?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给予的反馈是否及时?

“足够的靠近”是指真实的身体的靠近。对于小婴儿来说,就是是否有足够的抱持和抚摸等身体的接触;对于会走的幼儿来说,就是母亲是否在视线范围内。在母腹中时,胎儿泡在羊水中,被胎盘紧紧地包裹着,听着母亲的心跳。突然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全都极大地改变了,尤其是环境的巨变。让婴儿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我们最好能尽量模拟其原来的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裹好,保证一定的温度,紧紧地抱着他(或她)。1996年英国Miriam ****pard博士的《新编孕产指南》里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暖箱未必是最好的对早产儿的保护,医生建议,对早产儿,最好准备一间光线不那么明亮耀眼的房间,母亲脱去衣服,只穿宽松的浴衣或睡袍坐在躺椅上,将早产儿也脱去衣服,面对面放在母胸前,裹紧浴衣或睡袍,搂抱着他(或她)。这样护理下的早产儿,之后的存活率、神经发育与健康程度,都比在暖箱中长大的早产儿要好很多!

这让我想起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育儿方法。我的三姨是黑龙江农村的妇女,她来帮我带女儿时告诉我,在农村,有经验的接生婆和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对早产儿或生下来明显虚弱的婴儿有个办法——装裤兜子里。农村的挽裆裤裤腰肥大,提得也靠上。她们会把早产儿脱光,肉贴肉抱在自己的怀里,再挽上裤腰扎紧,披上外衣或棉袄,坐在热炕头上抱上一天一夜,基本上小婴儿都能存活下来并健康成长。她们的方法与英国的最新理论竞如出一辙!可见,贴身的拥抱与抚摸对我们的心理、对我们的整个身体所起到的作用太大了!即便长大成人,我们也仍然会怀念、渴望并重复拥抱与抚摸。

“给予足够的关注”是指情感上的关心、关照、关怀。妈妈的注意力是否在孩子身上?妈妈的眼睛是否总在看着孩子?妈妈是否不等婴儿发出信号就去检查他(或她)是否饿了?是否渴了?是否困了?是否该换尿布了?是否想从别的角度看看周围的世界了?有的妈妈虽然大部分时间与婴儿在一起,但是她忙着自己的事,也许是家务,也许是工作,也许是上网或者与他人聊天等自己找乐子,虽然与孩子在一起,但是没有给予孩子关注。在北京的公园里,天气好的时候,常有几个角落是“小推车”聚集的地方。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看出带着孩子的是母亲、姥姥、奶奶,还是保姆,你只要看那个大人的“心”和“眼”是否在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有多少,就行了。这就是关注。

“及时的反馈”是母亲与孩子在想法和行动上的互动。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寻求与母亲、与这个世界交流了,虽然他(或她)只会哭、蹬腿、摇头和十几天后会的微笑。可惜,他(或她)的这些信号太简单,要让母亲明白他的意思,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此时的交流也未必一定是那么准确的沟通。此时的交流要求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及时,二是反应。孩子发出了信号,无论多么简单,多么模糊,母亲是否接收到了这些信号并做出了反应?还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然按照母亲自己的想法继续进行?在孩子还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时,母亲最忌的是“自以为是”地代替孩子决定了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好的母亲会猜:宝宝哭了,是不喜欢这个奶的味道?是不饿不想吃?是奶的温度不合适?还是宝宝的肚子不舒服?逐渐地,孩子学会区分这些不同的感觉,也学会了对这些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表达。在这种反馈和互动中,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与被尊重,感受到了“我”的存在和“我”的不同,学会了与他人的交流和交往。

如果孩子能够持续得到足够的靠近,足够关注的及时反馈,孩子与母亲之间会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孩子会感到安全、爱和自信,也会尊重和信任他人。打下了这样的基础后,孩子终其一生会不断建立新的不同的依恋,也即,不断为自己建立因人而异的新的人际关系。

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并不意味着孩子永远“拴”在了妈妈身边,反而是使孩子在 母子关系中变得更主动或自主,他将来会真正的“反哺”而不是形式上的“孝顺”。而且,在母子依恋关系之外他能学会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例如:知心朋友,以及最重要的:配偶关系和亲子关系。


孩子的潜力无限,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自由发展

很实用的一本书,家长应该怎么做,讲得很深入浅出。书后的家长类型表,能从中找到我自己,如何改善的建议也切中其弊。困扰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就亮堂多了。

对于离婚家长的建议之二: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负罪感。有一本英文书,叫《Mistake were made, but not by me》(错误犯下了,但不是我犯的)在离婚这个特殊的错误中(我们姑且说这是一个错误,有的时候,有些处境下,离婚也许是最不错的选择和解决方案),犯错的绝对不是只有一个人。对孩子坦承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在哪里,自己的责任所在,就够了。孩子因为父母离婚而烦恼悲观,不错,很可怜,也确实是父母的行为引起的,但是,孩子也可以选择不必那么烦恼和悲观。

我的孩子出生后我没少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我觉得问题越来越多,总是觉得自己还没学会做家长。读了这本书,我一下觉得自己开窍了。它真是非常非常好,太适合我们当下中国的父亲们学习了。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会瞒着大人与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商量?又是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会告诉父母,征求他们的建议和支持?我们向父母求助或诉说时,怀着的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态度?然而,又有多少父母,是让孩子望而生畏,是让孩子不愿、不想也不敢向其倾诉和讨教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我们认为的“大事”上都不告诉我们时,我们必须要反躬其问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态?哪些是孩子的原因?哪些是自己的言行使孩子对自己不“信”不“服”了呢?

做好权威的唯一途径,就是磋商。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最终学会自己判断、自己做决定并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是我们逐渐放手的过程,是我们之间一个“磋商”的过程。好的权威,正是能够审时度势,调查掌握各方的需求与期望,综合考虑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并能预测不同选项的利与憋,最终作出最大获得最小损失的决定,这才是磋商的精髓与本质。作为父母,那就是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真正的需要,作出最恰当的决定或者多项的建议供孩子选择。

常有家长说: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太不成熟了呀!他们只想玩儿、看动画片,不懂事,哪能依着他们?没错,好的权威不会只纵容孩子表面的需求,而是会透过表面的“玩儿”“看动画片”等现象,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内在的动机。他要的,可能只是“玩”时的放松、自主、无忧无虑、与同龄人一起,或者,就是摆脱一下家长和老师的控制。而“看动画片”,可能满足了他的成功的幻想、冒险的幻想,或者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幻想。好的权威能够“看”到这些,能够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既满足孩子的真正渴望,又实现自己对孩子行为的要求和规范。若不能一举两得,也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时间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才是磋商。

随着这个磋商的过程,我们也就从绝对的权威过渡到“退居二线”的顾问,放心地看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




决定要买这本书是因为在网上看了一章就欲罢不能,立刻就下了单。这本书有很多实用的方法,教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同时又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虽然现在还没看完,可是已经受益匪浅,并且已经开始实施了。哈哈

当了母亲后越来越觉得孩子的问题真的都是源自父母的问题。想成为一名好父母,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首先要成长,要做好父母应该做的四个角色。曲老师这本书介绍的非常系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父母的角色和孩子的教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

读完后更了解孩子,知道了怎样才能把父母当的更好

单亲的家长作为“向导”,由于家长过多地卷入与孩子的日常互动和日常的“管理”,有时家长会变得“近视”,不能拉开距离去观察和思考孩子的未来。在这种状态下,大多数家长要能认识到自己的状态,虽然改变起来困难,但至少可以做一个澄清和分清,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混在一起,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规划混在一起。也可以考虑提供书籍的资源,借古今中外的他人的智慧给孩子以引导,例如名人回忆录和传记,历史读本、哲学读本、名家的散文小说等等。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个唯度上关注,但不关闭,持乐观、主动的态度和灵活、坦然的心态,不用担心孩子是否会走偏。让他有自己探索的空间和动力。

磋商其实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我们发现尿不湿勒到小肚子了,就会换大一号的尿不湿,这就是照顾到了孩子的需要。换了一个牌子的奶粉,发现孩子不爱吃,或者看到他爱流口水,就给他买一根磨牙棒,都是看到了孩子的反应和特点,而做出的决定。这就是磋商,就是互动,而不是家长的一意孤行。可惜的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意,我们反而变得独断,忽略甚至不允许孩子有他们的想法或愿望。

又买了是本书送朋友,但愿朋友喜欢,虽然不是贵重的礼物,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一定会让朋友受益匪浅的。

“温柔的命令”有时比“粗暴的命令”危害性更大,后者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之心”,会继续(即使只是在心里)去分辨和思考自己的需求并努力想办法实现它。而前者会令孩子无从反抗,承认父母的要求比他们自己的需求要正确,要有道理,是真正为了他们好,因此他们自己是错的,自私的,不应该的。然而,真的吗?孩子真的能够认可这个结论吗?他们的内心会不会纠结呢?

有的时候,家长又会错误判断孩子的状态和需求,把本来不该由孩子来思考和决定的事与孩子商量。例如,去不去幼儿园是没商量的,但是我们可以商量是妈妈送还是奶奶送;吃青菜是没商量的,但是怎么个做法和吃哪种青菜可以商量;去听音乐会是没商量的,可以商量的是如何满足你的其他愿望。


作为每天与孩子一起的家长,其“榜样”效果最直接、最现实,所以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未尝不是家长面临的一个机会,是时候先停留一下脚步,好好回望、整理一下过去,清点一下现在,该扔下的扔下,该补课的补课,未来掌握在你手中。只有超常的压力,才能把炭变为钻石;只有千锤百炼,生铁才能成为精钢。这是需要家长自己来承担的责任,抱怨另一方,抱怨命运,抱怨家庭,期待孩子以及他人的理解、同情和包容,等待孩子长大了会懂事,会有回报,恐怕都不会让你满意、快乐。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你的行动影响到孩子的行动。是愁眉苦脸做一个怨妇,还是挺胸抬头做一个主人,是你的选择,也是你作为家长的责任所在。

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我们无论理由多么充分,动机多么高尚,心有多么可怜,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力去谋划、操纵甚至替代孩子的生活。

不要害怕物质奖励。常有人担心孩子将来会变成物质主义者或只为了“东西”而学习或表现。其实,当一个孩子的理解力只到“糖豆豆”和“小饼干”的程度的时候,那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也要相信孩子会成长,他会在某一天要求“精神上”的奖赏和“自我实现”的喜悦的!至于是否为了“东西”而“学习”,责任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若是当父母的将“东西”作为“引诱”孩子学习和表现的唯一或者最终法宝,那就不要责备孩子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的努力。

每个人都会希望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可惜的是,现实中总有各种原因,导致一些家庭不能始终圆满如一。离婚、工作、寄宿、死亡,种种我们无能为力的原因分开了家长和孩子。

可是在孩子那里,无论父母是在眼前,还是在天边,在心里还是在天上,父母永远是存在的。而父母给孩子的影响,经过家长角色的实施,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无论生活处境多么艰难,无论心理变化多么巨大,父母都要主动积极地做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的一生负责,而不要无所作为,被动地期待孩子将来的理解和包容。

这是一部让你看完之后掩卷长思的作品,这是一部让你忍不住向亲朋好友郑重推荐的好书!关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关于父母要掌握的沟通技巧等等都很值得家长思考。

做妈妈是女人天生的权利,做个好妈妈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的。如何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如何教养孩子是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的。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妈妈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抚养孩子的家长,想要图省事,用简单的办法来与孩子联系,想要孩子健康成长,是做不到的。只能硬起头皮,打点起精神来,主动去做些什么。首先,作为“权威”,不能以自己不常见面不了解情况而放弃这个责任,更不能因可怜同情孩子或对孩子负疚而不再说话。例如学习成绩,该过问的还是要过问,不要担心孩子的妈妈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要被孩子的“你管不着”这样的话击退。你对孩子各方面行为的监督和要求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我关注着你,我非常在乎你,而且我非常看重你。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孩子现在已经有些大了,要是早点看到就更好了。感谢曲老师的精彩分享。

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进修”。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以便常读常思。像所有家长推荐这本书。

对于离婚家长的建议之三:要不断地向孩子显示和保证你对他的爱。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担心父母的离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越容易担心离开的家长从此抛弃自己,对自己只是敷衍,只是完成法院规定的任务。这是孩子最大的两个担心。所以,家长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孩子不是离婚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的成绩,而是因为父母对如何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即便你的成绩好了,但若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理念,那么也会因其他的事情而分歧、而争吵,而导致同样的结果。所以一方面父亲作为“权威”仍然对你的行为有指导,但另一方面,无论你学习成绩好坏,无论你表现如何,我们的亲子关系是不变的。其次,父亲离开家庭是不得已的,不是对孩子的抛弃。这一点要不断地向孩子确认!至于爱的基础——尊重、信任和耐心,以及爱的内容——欣赏、鼓励、接纳、原谅、宽容等等。可以参看第三章家长的“伙伴”角色。

很认同作者的观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心理模式,由此又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模式。这本书的深刻就在于它指出了各种模式后的心理追踪路径,让家长一面看明白孩子的心理反应,同时看清楚自己的心理模式,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提供指导。

我已经购买了一本,而且推荐给了其他做妈妈的同事,她们也是如获至宝。 强烈推荐每个父母看这本书,试着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作为家长,我只要我的孩子快乐就可以了。可是我以前真没有深究过,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生活与世界、怎样的性格和特点才是幸福快乐,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未来的幸福与快乐。

收到书就迫不及待地读了,受益匪浅。培养一个善良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更不容易,我们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读了这本书后,得到不少的帮助。

学到不少东西,我会在以后与孩子的相处中改变自已和使用书中的内容。

对于离婚家长的建议之一:不要过度同情可怜孩子。没错,他是很不幸遇到了离婚的父母,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不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不幸。过度的同情和可怜会造成孩子的自怜自艾,会让孩子总是觉得我是倒霉的,我应该被同情,因此我应该有特殊的待遇。而当他变得弱小、可怜,又确实得到了别人的同情和照顾,长此以往,他的情感关系处理会变得被动、被迫。长大后,他会变成人群中的“软柿子”,招别人的欺负和进攻。因为在成人的世界,固然弱小能得到同情,弱小同时也遭到打击和淘汰。

早看到这本书,我和孩子的关系或许就不会那么糟糕……

对离异又离家的单亲家长,作者在书中的建议极其中肯。

这本书成功的推翻了很多挂在教育家和家长口中的定向思维方式。比如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的说法不正确。我认为很值得阅读,能让我们以更多的视觉看到孩子教育的问题。

家长天生有四个角色,必须承担,无可逃避。这四个角色是:权威、伙伴、向导、榜样。为了让孩子有能力建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为了帮孩子打下足够好的基础,家长的责任重大。我们只有综合演好这四个角色,才能给孩子一生的信心与安全感,才能让孩子不会心存忧惧或歉疚,才能有幸福快乐的未来。

鄙人很少写评语的,但是读完这本书觉得实在不错,还是来推荐一下吧。觉得看完这书 就像打游戏通关,读完后,思想也跟着升了一级嘿嘿!非常感谢这本书

这本书其实可以当做自己和孩子的镜子,彼此认识;而且家长与孩子也互为镜子,彼此认识。

读了《优秀父母都一样》,我非常欣喜,这本书是我迄今读过的最具实际意义和操作意义的教育书籍。这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华而不实的教育理念,非常实在。

“惩罚”中有一点是家长一定要注意的,一定要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不要羞辱孩子,不要威胁抛弃孩子!

羞辱的话会造成孩子永久的心灵创伤,会造成孩子的自身人格上的缺陷。这种羞耻感会伴随孩子一辈子,会使他在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时有莫明的恐惧和焦虑,有时会极其自卑,又常常容易恼羞成努。他会终其一生(除非后来有修复的机会)生活在自尊与自卑的摇摆中,有时“乞求”他人的赞赏和怜爱,有时又会攻击他人,他对自己有时充满同情,勉励着自己,支持着自己,与“命运”对抗着;有时又会自暴自弃,承认了父母的论断,萎靡下去、沉沦下去,甚至做出惊人的“大事”来。这样的话包括羞辱人格、评定品行以及判断孩子的人生和未来内容。


孩子最近处在青春叛逆期,我们母女两动不动就吵嘴发脾气,看了这本书,也让我反思很多,在好多方面我确实太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了,现在女儿已经说我脾气好很多了,母子关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有了孩子,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时,才觉得做家长真不易!找了些家庭教育的书来读,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做好家长的四个角色来要求自己,重塑一个有爱有希望的家庭。父母类型表的角色状况分析很深入,提出的改善建议对我有很大启发。值得一读!

书写的很好,都是孩子经历的,都是身边会遇到的事情

买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书籍,国外的国内的都有,但很多书都是收到时读了一阵,感觉很有道理,合上书又觉得什么也没记住,放下也就此搁置一旁了……这本书买回来妻子简直是一口气读完的,写的很亲切,方法又很实用。

里面的内容深刻又实用,非常好!难得的真正的好书!比《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更好。

纯属个人意见:《优秀父母都一样》书名我很不喜欢。但是……这本书,是我自己所见的亲子读物中,认同感最高,自觉收益最大的一本。尤其适合给所有下定决心要当“好父母”的家长们作参照。

当下儿童教育中,由成人世界的“成功学”转换过去的种种“优秀生”的教养方式充斥四野,这些拔苗助长的工具对孩子身心危害极大——我个人以为——昨晚还为这个,和另一个朋友争执起来。

以百分百的诚恳,建议家长看看这两本书,或解惑,或解毒,各凭因缘。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观点:

A、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我们无论理由多么充分,动机多么高尚,心有多么可怜,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力去谋划、操纵甚至替代孩子的生活。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的奴隶或臣下。当我们感叹“这孩子怎么这样!”的时候,不如接受,孩子就是这样。在“这样”的状态下,咱们来看看怎么办;而不是把努力放在令孩子由“这样”变成父母心里中的“那样”,然后皆大欢喜。对孩子生命和人格的尊重,意味着我们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但不去干预孩子的未来;我们给孩子的生活提供必备的条件、但不去代替孩子生活。

B、要做到从生命与人格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建立起来足够的自尊,这样家长就不需要通过孩子的听话和顺从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与威信,也不需要通过孩子的感恩和恭敬来证明自己的付出与伟大。有足够自尊的人才能给予孩子以尊重,从而让孩子建立起自尊。

C、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恰当地应对问题的人。

D、不要把孩子的未来都预设清楚。一个所有的未来都清楚明白,丝丝入扣的人生,该是多么乏味,多么无聊的历程!给生命留一些未知与惊喜吧。

E、千万不要追求做完美的父母,七八成好就行了。努力做完美的父母可能让孩子学会谨小慎微、焦虑,应该做事大于喜欢、享受做事,不能放松、不能原谅自己、不能欣赏接纳本来面目的自己。七八成好的父母让孩子看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没关系,能改就改,这是一个过程。他们表现了自我接纳和自我鼓励。他们不必焦虑地事事拔尖,因而他们也能欣赏和接纳别人。他们有很多缺点,因而展示了真实的人和人生。他们爱孩子、教育孩子,但显然他们还有其他的事要做,会把精力用在平衡和丰富自己的生活上,而不是只用在孩子身上……

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曲韵在圈内是个人物。她原本是央视心理访谈节目嘉宾。因为不肯为迎合节目需要做噱头吸引眼球,主动拒绝后续邀约。理由是:这样的环节设置冲突过大,跳跃过大,会误导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观众,不符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操守。我是蛮佩服这样的人的。

深入浅出的说出如何平衡家长的角色,买是很多送给了身边的家长朋友,都觉得受益匪浅

这本书还好吧,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有帮助的

做孩子的权威、伙伴、人生向导和好榜样。很简洁的凝练了家长的做法。

长久以来我们真的不会做家长。从父母身上学来的是“棒头出孝子”、是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超过别人,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无尽的压力与焦虑,使家这个本该产生还和温暖的地方,提供的却是恐惧与压抑。

要好好想书中学学做家长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他没经过,没见过的,带着一个小生命对世界的好奇,他情绪高涨地勇敢地探索着、尝试着。此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又经过又见过的父母,是应该扶持他、教导他,还是冷眼旁观,用一个个“不许”、“不要”来打击他、压制他?

看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从怀孕就开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一样,很震撼,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角色定位。书中的很多负面例子都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 沉思中。

人类的母亲要做的其实也就是两件事: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孩子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要为孩子设定规则和界限。前者带给孩子信任和独立,后者给孩子带来安全和保护;前者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建立“我”的意识,后者让孩子逐渐学会尊重他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与别人相处时找到自己的位置;前者如果多于后者,孩子的行为会冲动和混乱,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感受,不会审时度势,攻击性强;后者如果多于前者,孩子的情绪会压抑和恐惧,抱怨多多,犹疑不定,即使有时看起来过度自信,但心底里是深深的自卑。要平衡好这两个方面的爱,非常不容易,而且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碰撞和争论才能达到的。如果家长对此做好准备,恰当应对,就会化解冲突,做出准确的选择,引导孩子的成长,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不要“滥”夸奖。孩子学会了一个新词,就夸“聪明”;孩子学会了系鞋带,就说“能干”、“好孩子”、“乖孩子”、“真听话”、“真孝顺”……这些概括、总结、定义式的话一定要小心。往小了说,孩子真正的好行为并没有得到正向强化,他会以为自己一好百好;往大了说,孩子的自我认知会极为混乱,对“好”、“乖”、“聪明”等定义会摸不着边际。正确的夸奖是夸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带来的结果,就是夸孩子又会了一个新词,就是夸她会系鞋带了,夸她又学会了一样新本事,夸她穿鞋不用大人帮忙,自立了,都可以。

父母的“权威”角色,一开始是绝对的,我们并未与孩子商量,未征得他的同意,就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之后,我们如何让孩子对我们“信”且“服”,如何建立起孩子心中的威望?如何成为孩子的心目中最有影响的人?单靠“我是你老子”或“我是你妈”这种既定地位的事实来压孩子,即便孩子服了也很有可能是口服心不服,更谈不上对我们的信任和信赖了。

父母给孩子的规则一定要明确。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是外界给孩子的,孩子可以考虑、可以听从、也可以反对。但是隐性和暗示的规定,最后明确的规则却是孩子自己根据大人的脸色、语气等揣测出来的,是孩子自己加给自己的,则连反抗都无从反抗起,因为那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可怕的是,这类隐性的规则,往往事关异性交往、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认知等内容,伤害到的已不仅仅是行为的层面。这类的话常见的有:女孩子家,像点样儿!不许学XX家孩子那疯样!你给我小心点儿 !跟你爸(或你妈)一个德性!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是老几!等等。

在“隐性规则”的约束下长大的孩子,会对别人的评价极其敏感,自卑、自责和羞耻心会过度强烈,可想而知,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要么会过度自尊因而容易防御过度,要么会过度自卑而压抑隐忍,最后来个总爆发。这样子长大的孩子,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这看不见的束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士的帮助将能够在外力的帮助下解脱自我强加的枷锁。关键是,孩子能否克服自卑和耻辱感,承认自己需要调整,敢于去寻求外力的帮助。


相关推荐
  • 做距离孩子最近的妈妈-陪孩子一起上小学(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教育总会有办法(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聪明的孩子是如何记忆的(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陪孩子读《山海经》4册(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儿童表达力(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从男孩到男人-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男人(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送给青春期女孩的成长礼物(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智慧家教-赢在创境(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核心天性教养法(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最好的教养在家庭:赵忠心和年轻父母谈科学教养观(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管家琪的童话作文课(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家庭游戏力系列(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聪明学习-与时间和智力无关的奇妙方法(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0~3岁儿童好性格养成书(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学霸小孩养成课(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 女孩要有好气质:成就女孩一生优雅的气质修炼法(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微信公众号

还没账号?马上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如果您尚未注册,请选择以下方式登录

Q Q 登 录 微 博 登 录
已有账号?快去登录>>

注册

发送验证码